为什么充电功率会波动?
充电功率的波动,不是故障,而是充电协议和设备保护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电池特性决定充电曲线:电池不是水桶,不能从头到尾用同样的功率“灌满”。在电量较低时,电池接受度高 → 功率会上升到接近峰值(快充阶段)。电量逐渐升高时,电芯内阻增加 → 充电电流必须逐步下降(恒压阶段)。这就是典型的「先快后慢」充电曲线,表现为功率波动甚至下降。
温度与保护机制:电池温度升高时,设备会主动降低充电功率,避免过热。环境温度过高/过低,或充电器发热明显时,也会触发功率调整。类似于汽车爬坡时自动降档,以保护引擎。
协议与设备互动:USB PD、PPS 等协议,本质上是“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对话”。手机/电脑会实时反馈电压、电流需求,充电器动态调节输出。这就导致功率不是一条直线,而是不断动态调整的曲线。
多口调度的影响(自由流尤其明显):当多个设备同时充电时,功率分配会随设备状态而变动。比如一个设备快充已完成,系统会自动把剩余功率分配给另一个设备,看起来功率在跳动。
为什么有些小家电不能用 C-C 线? 因为很多小家电(如剃须刀、风扇)只识别传统 USB-A 的 5V 电压,C-C 线没有提供这个固定“握手信号”。因此设备会拒绝充电。 小电拼提供「小家电模式」,通过软件模拟 USB-A 的特征,让 C 口也能给小家电安全供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