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同样功率的充电器,有的快有的慢?
功率数值相同 ≠ 实际充电体验相同。影响速度的关键在于协议匹配、调度效率和热管理。
首先,协议兼容度不同。同样标称 140W,A 充电器可能只支持标准 PD,而 B 充电器支持 PPS 协议。如果手机只支持 PPS,但你的充电器没有这个协议,就只能退回 18W~27W 的兼容模式,看上去“更慢”。高速公路限速 120km/h,但你的车只能上 80 公里的普通车道。
其次,调度策略不同。AI 小电拼会智能跟随设备需求,保持接近峰值功率更久;普通充电器可能采用固定分配或保守曲线,中途频繁掉速。就好比同样是送快递,有的人直达高速,有的人绕路停靠,耗时就不一样。
第三,热管理能力不同。当充电器过热时,会主动降功率保护自己。如果散热设计优秀(比如石墨烯导热、均热片),就能更长时间维持满功率;如果设计一般,就会早早降功率。同样跑步,穿透气运动衣的人可以跑得久,穿厚棉衣的人会很快热到不得不停下来。
最后,线材和设备端差异。线材如果不支持 eMarker 或额定电流不足,也会限制充电速度。不同手机/电脑的电池管理策略也不同,有的更激进(充得快但更热),有的更保守(慢一些但电池寿命更长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