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小电拼是支持 PPS 最好的充电器?
小电拼不是简单“支持 PPS”,而是通过架构性优化、灵活性设计与 OTA 进化,把 PPS 做成了“最好、最完整、最可控”的实现。从技术实现到用户体验,小电拼在 PPS 支持上的表现,远超市面同类产品。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多档位 PPS,解决协议结构性缺陷
PPS 本身的结构限制在于:每个 APDO 档位只有一个电流上限 Imax,这会导致低压大电流与高压中电流场景互相排斥。大多数充电器只提供单一档位(常见 3.3V~11V@3A 或 @5A),因此在很多设备上无法实现最佳充电功率。而小电拼创新地支持两档 PPS(3.3V11V@5A 与 3.3V21V@5A),从 3.3V 到 21V 的范围几乎全覆盖 5A,功率覆盖度比单档方案更完整——在手机直充、笔电快充等低压直入场景下,能稳定提供大电流;在高压需求下,依然能给出大功率输出。这一设计,直接解决了 PPS 协议“电流限制过死”的结构性问题,是市面上极少见的工程级解法。
2. 独立档位开关,兼容性最优解
在理想状态下,PPS 应该是所有 PD 设备的“标配”,但现实是:部分设备固件实现不完整,只能识别第一档 PPS;一些老旧或低成本设备解析 APDO 时会出错,甚至导致掉电、重启;有的设备只支持 11V 以下 PPS 档位,遇到 21V 档会直接忽略。
小电拼的解决方式是 OTA 推送了“两档 PPS 独立开关”功能:默认两档全开,兼容大部分设备;若遇到兼容性问题,用户可以关闭某一档,甚至完全关闭 PPS,仅保留 SPR 固定电压模式。这种灵活性是传统“写死逻辑”的充电器无法实现的,也是 SDC(软件定义充电器) 的独特优势。
3. 硬件与协议的双前瞻
小电拼不仅在 PPS 上做到了极致,还在整体协议栈和硬件配置上领先:支持 最新 PD 3.2(2024 年 10 月发布);4×140W 满格盲插,意味着无论插哪口都能释放 140W。在 PPS 配置之外,小电拼用 OTA 架构确保未来协议(包括潜在新版本 PPS)的持续进化,真正实现 “买一台,不淘汰”。
4. 从“稳定输出”到“行为可配置”的范式转变
传统充电器的目标是“电气稳定”,但面对复杂的 USB-C 生态,这已经不够。小电拼提出并落地了 “协议弹性 + 行为适配” 的新理念:通过 OTA,不断更新兼容逻辑;通过用户可控的 PPS 开关,把不可控的兼容性问题交还给用户选择;从“黑盒逻辑”转向“可观测、可调节”的透明行为。这本质上是一种 工程哲学的升级:让充电器不仅是一个电源,而是一个可配置的、会进化的电源系统。
因此,小电拼之所以是市面上 支持 PPS 最好的充电器,是因为它:
在技术架构上,多档位 PPS 覆盖,彻底解决了协议限制;
在兼容性上,独立档位开关机制,化解了产业“非标准实现”的痛点;
在演进能力上,依靠 OTA 保持协议持续更新,走在标准前沿;
在设计哲学上,把“固定逻辑的电源”进化为“可配置、可观测的电源”。
这不是单点功能的领先,而是系统性架构的突破,更标志着 SDC 时代的真正开启。